|
|
【徐州日报】土地流转托起乡村振兴梦 |
|
发布时间:2021/8/14 新闻类别:园区动态 点击次数:383 |
在邳州市邢楼镇的飞地创业示范园里,180个草莓种植大棚静静铺展,满载着乡亲们创业致富的美好期盼。7月27日,阴雨连绵,大固村党支部书记孙明香正带领两名妇女在大棚里忙碌着,手里的几棵狗尾草还滴着水。
“我们刚送走一茬甜瓜,这得抓紧把地空出来,为种草莓做准备。昨天专家给我们上课,进行了草莓闷棚的培训,为了能让草莓提前进入市场,卖上好价钱,这几天我们就得开始闷棚了,8月份就把草莓种上。”孙明香说。
孙明香介绍,这片草莓种植大棚共有500亩地,共有18个村在此集中种植金阳草莓,其中大固村拥有15亩地。该村集中进行土地流转,统一育苗、统一栽培、统一品牌、统一购置农资、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订单销售,每个环节都有固定人员来进行统筹,从种植到销售开展一条龙服务。
运用工业经济的飞地理念,打破各村地域限制,这是邢楼镇的创新之举。这样做的大优势就是能实现资源要素大集约,不仅有效降低生产成本,而且还保障和提升了产品质量。
土地规模流转不仅促进了乡村产业模式的改变,也促进着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。
在邳州新河镇陈滩村,每到下雨的日子,家住新康家园小区的村民王福和张康就会相约在家里喝茶、下棋。望着窗外优美的环境,王福说:“做梦都想不到,有一天我们也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,不用为天气影响庄稼的收成而发愁。”
“你看,现在村民的居住环境是不是赶上市里了?”陈滩村党支部书记陈彦云满脸自豪。
陈彦云介绍,为改善村民人居环境,提高村民收入,2015年,陈滩村9个自然村702个农户5685亩土地全部签订了《土地流转协议书》,整村搬迁至镇区新康家园小区。
“过去陈滩村地势低洼,房屋老旧,人居环境恶劣,村民承包土地细碎零散,耕种成本较高,有的甚至出现了耕地撂荒现象。老百姓靠天吃饭,收入很低,为养家糊口,大多数人都到外地打工。如今,村民住进了宽敞明亮、设施齐全的居民小区,孩子们上学不用再走泥泞的村路,小区里还有超市、卫生室、健身广场等,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生活。”陈彦云说。
陈彦云介绍,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人选择回乡就业,村民的收入也由单一种地变得多样化。
陈滩村集体土地项目招引恰逢徐州市实施“三乡工程”政策的有利时机,通过政府搭台,益客集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落户新河镇。益客集团不仅引进了海归高端科技及管理人才2名、吸纳院校毕业生就业50多人,同时也为村民们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。
依托土地规模流转,陈滩村“两委”积极领办集体经济组织,推行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发展模式,集体经营传统作物386亩;依托公共空间治理,利用收回的380余亩中运河滩面地,发展锦绣黄桃380余亩,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约30万元。
“现在多了不敢说,我敢保证我们村的人均工资一年能有5万元。”陈彦云的话中透着自信。江苏省邳州市新河现代农业产业园
|
|
|
|
 |
|